今天是:

学风建设

科研先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风建设 >> 科研先锋 >> 正文

关注政府决策,服务民生事业——记“经济体制改革与包容性增长”青年科研创新团队

发布日期:2015-03-30    作者:     来源:     点击:

2011年3月,经过严格的初评、答辩和公示等环节,以经济学院李涛教授为带头人,经济学院王海港副教授、陈斌开副教授、史宇鹏博士和赵文哲博士为主要成员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包容性增长”研究团队正式入选中央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成为该校首批获得资助的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之一。一年来,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李涛教授带领的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从包容性增长和发展的视角对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在科研创新、教书育人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推动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是李涛教授带领的青年科研创新团队的中心任务。当前,经济学研究已经呈现出以跨学科视角关注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新趋势。团队成员依托各自的研究专长,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多次的讨论,确定了包容性增长这一研究课题。从理论上,包容性增长是亚行经济学家根据中国、印度等国发展经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实际GDP增长速度每年平均在9%以上,高速的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迅速升高,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快速经济增长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环境破坏、收入不平等差距拉大,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没有普遍惠及大多数人,尤其是低收入者。大量的学术研究发现,中国的贫富差距伴随着经济增长反而出现了恶化的情况,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非常明显,经济发展的社会代价已经非常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发展理念。但是,学术界对于包容性增长的研究非常缺乏。鉴于此,团队对包容性增长进行了系统探讨。他们认为,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参与”和“共享”。“参与”是指经济增长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人们自由、平等地参与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共享”意味着所有社会主体都能够通过参与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因此,包容性增长的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创造更多的机会,二是将机会公平地分配给广大人民,尤其是要注重扩展那些处于劣势地位群体的机会。从以上角度来说,包容性增长更侧重改善和维护发展机会均等的制度环境,但是也并不排斥或忽视具有再分配性质的公共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改善和维护发展机会均等的制度环境的目的是保证机会人人均等,例如受教育的机会、医疗健康机会、基础设施使用机会、融资机会等,人人能够利用各种机会参与到经济增长过程中。再分配的目的是保证经济增长的结果平等,即人人能够共享增长的成果。再分配的手段包括累进税、福利抚恤支出、各种社会保障支出等。合理有效地创造机会和分配机会在经济领域内必然要求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在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与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内涵后,团队又多次围绕居民幸福感、家庭消费、收入分配、企业发展等主题对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系统拓展。团队建立了学术论文报告制度,不定期地举办讨论会,发挥团队优势,拓展研究思路,形成研究合力。

团队还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拓展研究思路。“走出去”就是指鼓励成员经常参加国内外的高水平学术会议,并通过报告和讨论论文等方式,更广泛地听取研究建议。李涛教授受邀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等国内高校报告居民幸福感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陈斌开副教授受邀在2012年度美国经济学年会、2011年美国国家研究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NBER-CCER)年会及中国留美经济学年会上报告居民储蓄和消费方面的学术论文;史宇鹏博士受邀参加了2011年中国法经济学年会,并在大会上报告居民信任感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赵文哲博士受邀在日本冈山大学经济学部、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双周论坛以及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上报告通货膨胀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请进来”则是指团队邀请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借助“外脑”来扩展研究视野。通过学院的“双周学术论坛”,团队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学院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宋立刚教授,波士顿学院肖志杰教授、山东大学谢志平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钟宁桦博士等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和报告学术论文,并与团队成员开展学术交流、商讨合作事宜。

此外,团队也利用中国金融40人•青年论坛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大学光华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等学术机构开展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旨在增进青年学者之间的合作、共享学术研究资源、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团队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2011年以来,团队成员在《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篇;获得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资助2项。团队带头人李涛教授于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团队成员赵文哲博士获得了第五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

培育人才是团队工作的落脚点。培育人才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教师的培养,一个是对学生的培养。团队成员之间通过合作研究等方式形成科研合力,实现团队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与此同时,团队以科研推动教学,团队成员之间也经常采用集体备课和课堂观摩等方式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每个成员的教学能力也稳步提高,团队成员史宇鹏博士在2011年获得了学校的“基础课教学奖”。此外,团队还通过招募助研、与学生合作研究等方式,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的选题和研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科研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以上成绩的取得,与学校各相关部门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学校科研处不仅提供了宝贵的经费资助,而且多次召开各个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经验交流会,还通过举办双周学术沙龙等形式鼓励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团队所在的经济学院也从教学安排和办公设施等各个方面为团队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经济体制改革与包容性增长”青年创新团队是一个年轻的团体、也是一个奋进的团队,他们深知创新性的学术研究任重道远。在做好自身研究工作的同时,也要为中央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奉献。团队的下一步发展计划已经非常清晰:首先,在科学研究方面,一是继续加强与校内外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定期召集校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就有关问题举办学术研讨年会,二是密切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关注重大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与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提高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能力;其次,在教书育人方面,一是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治学、诚信治学的学风,二是吸收更多有学术潜力的研究生进入团队作为研究助理,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经济体制改革与包容性增长”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将以严谨诚信的治学态度、为人师表的育人精神,为把中央财经大学建设成为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为我国的经济学学科建设和经济发展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