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混搭心理研究北京地区研讨会于2016年9月22日下午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会堂顺利举行。文化混搭心理研究研讨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会议,该会议聚集了全国和海外的上百位青年学者,以文化心理为研究主题,由著名文化心理学家赵志裕教授与康萤仪教授为学术导师。首届北京地区会议由中央财经大学举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学府与研究机构的50余名研究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就报告内容展开了充分而热烈讨论。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院长辛自强教授,心理学系系主任张红川副教授、副系主任窦东徽副教授、孙铃副教授、赵娜博士、马敏博士、傅鑫媛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任孝鹏副研究员、张镇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陈满琪副研究员、陈咏媛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韦庆旺副教授等人列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2015级社会心理学专业研究生、2016级应用心理专硕全体新生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发展心理研究所的研究生。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院长辛自强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设置及主要研究方向,介绍了社会与心理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发展、科研成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学院应用心理专硕的培养目标和良好就业前景。中央财经大学积极支持文化混搭心理研究的学术活动,并期待与会专家共同推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张红川副教授主持事务讨论,与参会专家商讨并确定此后会议的形式和目的。
此次会议包括3个主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咏媛助理研究员作为嘉宾主持。中科院心理所任孝鹏副研究员报告《名字与择偶》,从群体和个体角度考察中国人名字特征的历史变迁,探讨名字吸引力如何影响择偶意向。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傅鑫媛博士的报告《父母经济虐待对大学生物质主义的影响》,以全新的视角将父母经济虐待概念引入物质主义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杨莹博士报告《社会支配倾向与青少年幸福感的关系:亲社会行为的中介作用》,探讨青少年群体中社会支配倾向的现状与功能。这些精彩报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兴趣,秉承着文化混搭心理研究研讨会一贯重视讨论的传统,在场学者就其报告内容进行了充分而细致的讨论,新的观点和想法层出不穷,每一位到会者都通过讨论获得了新的知识和认识。
此次会议为文化混搭心理研究北京地区研讨会的首次会议。作为建院1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举办此次讨论会,是希望为北京地区社会文化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研究者搭建一个能够充分自由讨论的学术平台,为思想的碰撞及研究合作提供场景性的支持,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科的不断发展及成果的应用性转化,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科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