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专题学术讲座在沙河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马来亚大学语言学院中文应用语言学高级讲师、博士生导师颜玉君老师主讲,以《基于语料库方法的汉语同义词历时辨析——以“肥、胖”为例》为题带来深度学术分享。讲座由文化与传媒学院庄卉洁副教授主持。

作为语料库语言学与汉语词汇语义学领域的资深学者,颜玉君老师以“语言为何会持续演变?”这一核心问题开篇,瞬间点燃现场思考氛围。她从汉语词汇系统的动态性特征切入,结合自身深耕多年的国际合作研究经验,系统梳理了同义词从“共存”到“分工”的历时演变逻辑。讲座核心环节,颜老师以“肥”与“胖”这对高频同义词为典型案例,摒弃传统同义词辨析的静态释义模式,创新性地引入语料库分析方法——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数据、搭配语境差异,如“肥”在古代多与牲畜搭配、“胖”在近代逐渐聚焦人体特征,清晰勾勒出二者从语义重叠到功能分化的演变轨迹,让在场师生直观感受到语言演变与社会文化语境的深度关联。
互动问答环节气氛尤为热烈,现场师生围绕研究方法、古代汉语历史分期等问题踊跃提问。针对“如何进行具体同义词的辨析”这一共性困惑,颜老师结合马来亚大学汉语教学与研究经验建议大家建立“历时分期意识”,通过对比不同朝代语料库数据,捕捉词义演变的关键节点。她详细分享语料库方法的使用经验,为师生开展跨文化汉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此外,颜老师耐心回应了同学们关于“古代汉语课程学习难点”的提问,从词汇演变视角解读古汉语词义理解技巧,实现了学术研究与课程学习的有机衔接。
庄卉洁副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讲座的核心价值在于“搭建了‘方法革新’与‘知识联通’的桥梁”。颜玉君老师将语料库这一前沿工具与传统词汇研究结合,不仅清晰阐释了“肥”“胖”的演变机理,更教会师生以“历时+共时”的双重视角审视汉语词汇系统。许多同学表示,讲座让原本“孤立”的词汇知识点形成了完整体系,尤其对古代汉语学习中“词义古今异义”的理解提供了全新思路。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校师生搭建了与国际汉学研究专家对话的高端平台,更以具体案例推动了汉语词汇研究方法的革新,为学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撰稿人:王文雅
审核人:张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