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专题学术讲座第96期:在最低限度规则的条件下转向线上?进口关税与国际零售电商

发布日期:2025-09-16     点击:

7月10日,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专题学术讲座在沙河校区学院楼13号楼321教室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到英国诺丁汉大学经济学院俞志宏教授,分享主题为《在最低限度规则的条件下转向线上?进口关税与国际零售电商》的相关研究。本次讲座由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张艳教授主持,段玉婉教授、刘悦教授等多位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

俞老师首先介绍了最低限度规则(De Minimis)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美国贸易政策中的制度背景。该规则源自1930年《关税法》第321条款,允许小额商品免于征税进入美国市场。俞老师指出,美国提高进口关税对价格的影响几乎完全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因此最低限度规则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意外成为绕开高关税的重要通道,为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如Shein、Temu、AliExpress等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制度便利。基于此,俞老师提出本文的研究核心问题:美国进口关税在多大程度上刺激了从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增长?

随后,俞老师介绍了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与其良好的代表性。该研究基于一家中国大型跨境物流企业的微观订单数据,该数据覆盖2017–2019年期间逾2亿条跨境包裹订单,数据来源企业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超过10万家中国跨境电商卖家。该企业处理的订单占中国发往美国“De Minimis”包裹总量的6.1%。这一高频、高精度的数据弥补了传统海关统计在识别低值跨境小包裹方面的缺陷,为识别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美国消费者向跨境电商渠道转移的行为提供了坚实的实证基础。基于该数据,该文构建了产品-国家-月份层面的面板回归模型,并结合事件研究法系统评估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每提高10%,跨境电商进口量增加3%-7%。

俞老师进一步强调了研究设计的严谨性与稳健性检验策略。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对核心结论进行验证,包括:将产品层级由HS6聚合至HS4,以减少分类误差的影响;替换被解释变量为包裹数量到申报价值与总重量;控制运费变化、宏观经济波动等混淆因素,以防遗漏变量偏误;模型设定改用长期差分模型以缓解短期波动干扰等。在与传统贸易的对比方面,该文进一步将同一产品在传统出口渠道与“De Minimis”路径下的出口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面对同样的关税冲击,传统贸易出口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跨境电商则保持增长态势,反映出跨境电商对最低限度规则的利用能缓冲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

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最低限度规则的潜在变化、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实现细节,以及跨境电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等问题,与俞老师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人:邹菁雯

审核人:王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