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专题学术讲座在沙河校区学院13号楼234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严程副教授受邀莅临我校文化与传媒学院,举办“AI时代的写作课”专题讲座。本次活动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写作教学的转型与创新,为师生带来前沿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师生们广泛参与,现场氛围热烈,互动频繁。

严程副教授以“AI时代还需要写作课吗”这一问题开始,结合当下学术与教育场景中高频出现的AI讨论,深入剖析技术伦理在教学领域的实践路径。她指出,作为Z世代深度用户的青年学子,早已与AI技术形成共生关系,教师的核心职责应转向引导AI伦理使用——聚焦“如何用”与“为何用”的问题指引,而非技术操作本身。在教学实践中,严程副教授创新性鼓励学生全程任意环节使用AI工具,但需明确标注应用环节。其现场分享的“AI 润色正向案例”与“家暴负责人生成的反向案例”形成鲜明对比,生动阐释了“AI应作登峰阶梯,而非虚幻蜃景”的教学理念,强调写作课需回归育人本质,实现超越传统技能训练的价值升华。

针对主题式通识写作教学,严程副教授通过具体案例解析其核心要义:学生基于主题自主选取研究方向进行创作,既突破专业壁垒实现“无门槛介入”,又通过人文思维训练达成“学理深度”提升。她特别强调,通识写作的本质是人文关怀的具象化实践,而非简单的观点表达或研究方法升级,这一理念为文科写作教学提供了全新认知维度。
讲座中,严程副教授系统介绍了清华大学在写作课程建设中的师资配置、教材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经验。面对AI助教产品尚不成熟的行业现状,她建议可以保持观望态度。在互动环节,针对我校“师资少、任务重”的现实困境,她提出“大班授课+小组研讨”的创新模式,建议通过助教机制衔接师生互动,并倡导采用“模块化分工教学”方案,由不同教师承担专项内容板块,始终强调“以练促学”的实践教学原则。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圆满落幕,严程副教授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性的分享,为我院写作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式,有效拓宽了教学创新思路。未来我院将积极吸收前沿经验,推动写作教学在AI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技术思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撰稿人:张可欣
审核人:王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