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专题学术讲座在学院南路校区学术会堂604成功举办,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翔教授主讲“法学写作的选题与操作——以部门法中的基本权利问题为例”。本次讲座由法学院副院长刘权教授主持,法学院50余名师生参与讲座。
张翔教授结合自身写作经历为在场师生介绍法学论文写作过程。针对选题与准备,张翔教授指出,法学论文的题目来源于实践、规范和理论三个层面。在实践层面,张翔教授以《财产权的社会义务》《“近亲属证人免于强制出庭”之合宪性限缩》为例,强调选题来源于实践,要时刻关注社会事件并与本学科知识相联系;在规范层面,张翔教授以《民法人格权规范的宪法意涵》为例,提出通过多学科角度分析各部门法规范,为论文写作提供新的思路;在理论层面,张翔教授以《刑法体系的合宪性调控——以“李斯特鸿沟”为视角》为例,认为可以在法学理论中直接寻找问题。

在论文的具体操作上,张翔教授分享了自身的写作技巧和心得,比如先将题目及想法分层次记录后再开展规范检索、案例检索和文献检索等工作;阅读文献过程中要作标记,将其内容梳理并分别放入对应想法之下;写作时可以从粗到细,及时将新想法或观点写下后再细细打磨;注意引用,综合运用直接原话和融化转述两种不同方法,发挥各自优势;标题要做到用最简单的字眼和结构表达最关键信息,永远要有读者视角等。
对于修辞与积累,张翔教授认为,需要遵循“修辞立其诚”“辞达而已矣”和“巧言令色鲜矣仁”三个原则;需要“诚实”与“细密”,运用良善的法律语言,区分好“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张翔教授建议,注重学术的日常积累,提升积极修辞的能力,如可以通过电子文档将平时见到的好词好句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供不时之需。总而言之,张翔教授强调论文写作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地努力尝试、积累和练习。
张翔教授讲解富有逻辑和条理,贴近学生真实的写作需求,获得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在与谈环节,于文豪教授认为从选题焦虑到选题自由需要长期阅读,写作应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和学术规范。对如何查找写作素材,白斌副教授从筛选文章等方面发表了看法。赵真副教授倡导多读不同领域的文献资料,以厚积薄发。刘馨宇副教授认为张翔教授的文章具有前沿性、敏锐性、可读性特点,对未来文章写作有极大启发。张泽宇讲师结合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写作经历,谈及受到张翔教授学术作品的启发。张翔教授对上述与谈进行了回应,并解答了学生提出的“高校博士生期刊投稿难”以及“法律保留与央地关系下地方政府立法收集企业数据”等问题。
讲座最后,刘权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翔教授的讲座传授了法学论文选题和实际操作方法,对帮助学生如何选题与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感谢张教授奉献了一场十分精彩的学术大餐。
撰稿人:周天鹤、廖嘉林
审核人:王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