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专题学术讲座在沙河二教102教室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到青年文史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书评人张向荣老师,分享题为《历史非虚构的秘密:王莽在前后汉之间》的别样解读,由文化与传媒学院司聃副教授主持。讲座吸引了全校对文史类课程感兴趣的同学。
讲座伊始,张向荣老师对此次主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对王莽这一历史人物,张老师著有《祥瑞:王莽与他的时代》《三国前夜:士大夫政治与东汉皇权的崩解》这两本著作。首先,广大同学对王莽这一历史人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近年来网络上对其贴了很多标签,更有甚者说王莽是一位“穿越者”。而张老师提出要客观认识王莽此人,需要从两汉全部的历史中了解。
随后,张老师以史学四大家其一的吕思勉在《秦汉史》中的观点为切入点,简要介绍了两汉的政权更迭,指出汉承秦制,从汉高祖刘邦开始,西汉经历了漫长的建政、建国以及建立儒家意识形态的过程。张老师对中国古代的意识形态进行了简要概述,并阐释了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与中国封建政权息息相关,儒家政教在西汉得以建立,在东汉得到巩固,而王莽的政治作为与此也脱不开关系。

接下来,张向荣老师又简要阐述了王氏家族的发展演变,“王氏之兴自凤始”,王莽自称为“舜之后裔”。张老师详细阐述王莽的第一次崛起以及他在朝堂上的风云变幻。张老师特别指出,王莽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人,他善于结交各路人士,尤其受到儒家学派的认可,这为他此后掌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向荣老师对王莽的掌权过程进行了简要介绍,王莽从安汉公到宰衡,再由摄皇帝到皇帝,张老师说明王莽执政期间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王田私属、五均六筦、五威系统、治理体系等,这些措施或成功或失败,都代表了王莽当时意图建立的国家体系。张老师还对王莽的历史结局进行了独特的解读,与历史上相类似的人物作对比,可以看出历史书写中的这些人物的结局大同小异。随后,他从汉灵帝的事迹出发,指出在汉灵帝之前,刘氏家族“家天下”承担着儒教“公天下”的责任,可以说是“化家为国”,极大增强了社会稳定。而汉灵帝却恰恰相反,从天子变成了地主,是“退国为家”。由此张老师提出,后汉的瓦解是家国体制的结构性崩溃。
讲座尾声,张向荣老师总结以上内容,儒学的介入是造成两汉命运截然相反的重要原因,而王莽是儒学介入的高峰,在王莽之前,儒学从边缘走向主流,在他之后,儒学由激进走向成熟,这就是王莽在前后两汉之间的意义。
最后,同学们踊跃发言,张向荣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对历史非虚构写作进行了介绍,使同学们对历史文化知识有所了解。此次讲座,张老师以专业细致的表达与风趣幽默的讲话,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人:撒海霞
审核人:王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