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中央财经大学庆祝建校75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第1期暨社会与心理学院名家讲座在我校学院南路校区主教203成功举行。本次讲座荣幸邀请到斯坦福大学的戴慕珍(Jean C. Oi)教授,分享题为《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A Perfect Storm: Understanding Local Government Debt)的精彩研究。讲座由社会与心理学院王修晓副教授主持,社会与心理学院院长李国武教授致欢迎辞,我校方舒、张樹沁、耿喜梅、西南交通大学杨桓等老师及100多位校内外师生参与活动。
讲座伊始,戴慕珍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地方政府债务是一个全球普遍现象,但中国有其自身独特情况。一方面,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大部分债务都是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ocalGovernmentFinancing Vehicles,LGFVs)承接,而非直接由地方政府发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持有的债务规模总量巨大,以2021年统计口径为例,大约占到当年中国GDP的一半,相当于日本和德国GDP的两倍,总体上与中央和地方政府官方债务总量相当。这样一笔“隐形”且巨大的债务,可能会对整体经济发展和市场健康构成威胁。
戴慕珍教授接着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的深层原因,认为这不是地方政府随意浪费挥霍及盲目用投资驱动的方式来追求经济增长造成的,而是1990年代中期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埋下的长期伏笔所导致。后者造成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陷入不匹配的困境,使得中央政府不得不默认甚至允许地方政府开发各种融资平台,且作为表外资产存在。土地财政也是这种结构的直接产物。这导致在过去几十年里,地方政府(隐形)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016年,中央政府启动去杠杆政策。2019年明确表示“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破产。但在上述财政税收制度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依然无法寻找到稳定、持续的财政收入来源。紧接而来的三年疫情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这与1994年以来财政改革体制累积的问题叠加,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滑,债务规模继续不断扩大。过去几年里,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整顿经济的措施,包括在若干关键经济领域收紧税收监管政策和去杠杆化,如对房地产、互联网、课外教育和游戏行业的调控和整顿,加强对土地财政的控制等。这些措施使得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进一步缩窄,中央政府未来需要与地方政府协同,开展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才能应对这场“债务风暴”。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与会师生围绕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问题、日本高债务比的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可能经验借鉴、房地产新策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财政体制改革的可能方向、中央政府发行超长期国债的合理性及其带来的潜在市场效应,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本次讲座在与会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王艺衡、王修晓
审稿:王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