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项目管理】中央财经大学重大研究支持计划“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李建军教授团队招募团队成员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5-08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落实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学校科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学校决定启动“中央财经大学重大研究支持计划”。“重大研究支持计划”是学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加强有组织科研的重要举措。科研处依据主持并完成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近5年高水平科研成果发表等指标在全校遴选学术带头人,经专家评审后,确定支持计划团队负责人。科研处协助团队负责人在全校范围内招募、扩展研究团队成员,并给予团队连续3年一定的科研资源支持。

现发布《中央财经大学重大研究支持计划“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李建军教授团队招募团队成员的通知》:

一、李建军教授简介

李建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China Economic Review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研究成果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中国人民银行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国统计学会全国优秀金融统计论文一等奖等奖项。在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民间金融与金融科技专题研究英文著作两部。作为首席专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年度项目等7项。长期研究民间金融、未观测金融、影子银行、普惠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代表性论文

1.李建军、姜世超,银行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财务增进效应的微观证据,《经济学(季刊)》2021年第3期(5月出版);

2.李建军、彭俞超、马思超,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20年第4期;

3.李建军、李俊成,“一带一路”倡议、企业信贷融资增进效应与异质性,《世界经济》2020年第2期(封面首篇)。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经济导刊》2020年第8期全文转载;

4.李建军、韩珣,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经营风险—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19年第8期(封面文章);

5.李建军、韩珣,普惠金融、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推进效率和公平的政策框架选择,《金融研究》2019年第3期,第129-148页。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农业经济研究》2019年第8期全文转载;

6.Jianjun LI , Sara HSU, Yanzhi QIN,Shadow banking in China: Institutional risks,China Economic Review,2014(31):119-129.

7.李建军,李俊成,普惠金融与创业:“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金融研究》,2020年第1期;

8. Jianjun Li, Qize Li, Xu Wei,Financial literacy, household portfolio choice and investment return,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62 (2020) PP,June 2020.

学术著作

1. Sara Hsu & Jianjun Li,《China’s Fintech Explosion: Disruption, Innovation, and Survival》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20.8;

2.李建军《货币政策约束下中国影子信贷市场融资搜寻模型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17.12。

主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4):《金融排斥、金融密度差异与信息化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研究》;

2.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9):“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05):《未观测金融对经济运行扰动的统计监测研究》;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货币政策约束下中国影子信贷市场融资搜寻模型》;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02):《中国地下金融规模与宏观经济影响的测度方法研究》;

6.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10):《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规模与风险研究》;

7.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05):《基于“未观测金融”分析框架的中国货币均衡问题研究》。

学术荣誉

1.2020年入选国家级特殊人才支持计划;

2.2018年入选学校首批“龙马学者”特聘教授;

3.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4.2013年,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优研究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专著:《未观测金融与经济运行》,中国金融出版社);

5.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金融学会全国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地下金融规模及其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6.2018年,“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与金融要素,获中国国际金融学会2018年度《国际金融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

7.2006年,中国统计学会金融统计专业委员会全国优秀金融统计论文一等奖(论文:非正规经济金融部门资金净流量规模测算,《统计研究》);

8.2007年中央财经大学优秀专著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专著《中国地下金融规模与宏观经济影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二、研究方向: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

1、“碳中和”目标下金融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年9月中国领导人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CO2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不仅是全球气候治理、保护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需求,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内在需求。碳中和战略涉及深度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以期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和基于技术变革的增汇目标,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在碳中和目标下,金融业如何支持这一国家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本研究方向重点探索“碳中和”金融创新支持体系理论与政策实践问题,研究金融机构,特别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发展中的风险与机遇,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上围绕“碳中和”的证券发行、交易、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围绕“碳中和”目标的金融政策与规制建设问题。本研究旨在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创新与政策实践智库服务目标。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碳中和”的金融支持理论与实现机制,可持续发展金融框架体系与政策,绿色金融创新与包容性发展,宏观调控政策与金融稳定等。

2、新技术变革下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国家金融安全系统建设研究

新技术推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已经蓬勃而至,直接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模式,推动数字化导向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改变了传统金融生态、金融模式和金融格局,对金融稳定带来了挑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国家安全的底线,是应对外部冲击并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增强话语权的关键。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是一对矛盾,相克相生,技术推动金融创新需要加大规制建设,应对外部冲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实现金融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研究重在金融创新理论与金融风险研究技术上的突破,旨在为深化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金融稳定保障机制建设和国家金融安全系统构建提供决策支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发展,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控制,金融科技监管与监管科技理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与货币政策,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国家金融安全机制理论等。

3、结构视角下的宏观调控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学研究应该基于中国的微观基础,运用前沿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科学的经济学问题。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土壤不同,照搬西方理论得到的结论难以指导中国实践。中国经济有很多结构性特征,例如所有制结构、城乡二元结构、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如何借助结构性宏观调控工具,发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直达机制和精准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和高效率部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建成双循环发展格局,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研究重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与评估,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三、团队成员条件

1.对“碳中和”目标下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政策实践等问题,对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有浓厚的研究兴趣;

2.具有良好的金融理论研究素养,掌握现代金融研究前沿方法,特别是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具有扎实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科研成果发表或出版记录;

3.为人正派,坦诚大度,团队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

四、工作组织程序

欢迎符合团队成员条件的老师联系科研处项目管理科,并发送个人学术简历至xiaonan@cufe.edu.cn。入选老师将作为团队成员,与李建军教授合作开展“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

联系人:南荣素,联系电话:62288342。

科研处

2021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