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风建设

年度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风建设 >> 年度报告 >> 正文

中央财经大学2014年度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5-10-22    作者:     来源:     点击:

根据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14年度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总结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将我校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以下简称宣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宣教工作总体情况

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2014-2015学年工作要点》,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要求,以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学术规范教育和学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结合我校实际,积极组织实施宣教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2014年我校共开展宣教活动42场次,参加师生5873人次。其中博士研究生667人次,硕士研究生4275人次,本科生821人次,新教工110人次。开设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相关课程共10门,其中本科生5门,研究生5门;出版相关领域丛书、教材、专著共4本;开展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相关的支部主题活动70次,参加师生1147人次;将相关内容纳入党课教学31次,参加师生594人次。组织相关学术会议95场,参加师生2172人次。开展毕业论文查重检测3450篇,其中研究生238篇,本科生2872篇。

二、具体工作和成效

(一)多层次推进,研究生宣教活动实现全覆盖

一是学校层面,积极宣传、正确倡导,宣教活动入脑入心。学校研究生院坚持每年在对研究生新生进行入校教育时,组织学习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签署《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考纪诚信承诺书》,帮助研究生了解学术规范的含义,遵守学术规范、使用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在高年级研究生中,大力加强学风、考风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努力培养造就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研究生。2014年5月,研究生院指导校研究生会在举办“中央财经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学术节开幕式”之际,联合参与开幕式的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会共同向首都高校研究生发出“共守科学道德,引领优良学风,弘扬科学精神”的倡议,号召首都高校研究生树立正确学术价值观,注重学术修养,坚持严谨治学,遵守学术规范。在2014年5月底召开的第八届首都高校研究生财经论坛上,呼吁广大研究生同学热爱科学、重视学术、勤于学习、踏实做人,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学术精神和治学态度,担当起时代赋予青年学子的学术使命。

二是学院层面,突出学科特点,培养治学之道。启迪研究生治学之道的“院长谈治学”活动,这是中央财经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的特色开篇,以积极引导研究生新生树立勤奋笃学的态度、怀揣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培养严谨自律的道德。新生教育周中,各学院院长、知名教授与新生畅谈治学之道,使研究生们对所学专业的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与前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更为研究生新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和治学之路指点迷津。

三是导师层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研究生院重视导师对研究生学习、生活、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作用的实施意见》,要求研究生导师不仅在学业上进行指导,还须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大部分研究生导师、名师,在新生入学教育周即与学生见面,以个人治学经历、人格魅力、学识修养感召新生学子。整个研究生求学阶段,同学们不仅从导师身上学习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学术品德,提高了个人的道德素养。

各类宣教活动帮助研究生了解学术规范的含义,遵守学术规范、使用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在研究生中不断营造“诚实奋斗获得成就令人尊敬,弄虚作假盗取虚名十分可耻”的学术氛围;大力加强学风、考风教育,营造学校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努力培养造就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研究生。

(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多形式宣教活动走进本科生。

为贯彻教育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和本科生学业辅导工作的有关精神,完善本科生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探索“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工作新模式,促进“严谨、勤奋、诚信、笃实”的良好学风形成,我校今年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今后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明确学习志向、激发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优化学习方法、锤炼学习作风、营造学习氛围和培育学习文化为着力点,全员参与,多措并举,整体联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业成就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和专业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加强师德建设,发挥好课堂主渠道和专业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以优良的师风带动学风,提高“第一课堂”的教育效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引领学生树立追求真理、创造新知的远大理想。扩大党员先锋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辐射力度,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学生对学风建设和终身学习的认识。

二是进一步凝练“中财”精神,发挥学校精神文化在学风建设中的塑造作用。以学校章程的颁布为契机,加强师生对学校精神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拓展校园精神文化宣传的途径和载体。开展具有学校学科特色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活跃校园学术文化氛围。通过班级建家、生活园区文化建设、优良学风宿舍创建与评选等手段,营造良好班风、舍风。加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力度,增强学生社团文化内涵,提升第二课堂文化活动质量。健全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机制,推动老教授深入青年学子,弘扬治学理念和中财精神。

三是进一步汇聚各方力量,构建全员促学风的工作格局。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学风建设工作体系,突出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促进教师从单纯的“授课者”向“学习环境的创造者”转变。培育专业化的学业生涯指导队伍,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毅力的锻炼及学习心理的调试等领域开展咨询辅导。加强学生的社会学习,通过实习实践强化学习意识,拓宽学习领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建立学情沟通反馈机制,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和学业指导。完善用人单位走访制度,及时将就业市场用人需求的变化反馈到人才培养环节。推动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学习资源、合理确定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四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学风教育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建立新生学情调研分析制度,掌握新生的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和学业困惑,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学习适应教育。建立学生学业成就分析和学业发展研究制度,了解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评价工作,将学生的日常学习、学术行为规范履行情况纳入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关注学业困难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业帮扶政策。完善学业预警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学业管理和督促。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端正学风,净化考风。

五是进一步延伸教育时点,形成全过程的学风引导机制。细化学风教育的过程管理,提高学风教育引导的针对性。把握新生教育时点,重点开展新生学习适应教育,帮助新生明确大学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习规范和纪律、树立良好学习习惯。深化二、三年级学生的专业教育,重点开展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开放式学习的观念,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学术创新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相结合,鼓励学生的校园参与和社会参与。强化四年级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个人生涯发展目标和方向,,促进学生将个人学业成就与国家民族发展相结合,深化学生对终身学习的认识。

六是进一步丰富载体途径,构建全方位的学业支持服务体系。加强学习咨询与辅导、学业管理和评估和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搭建多维度的学业支持服务体系。明确校院两级在学业支持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多学科、多领域、多载体的学业辅导中心。建设一支以校外专家、校内教师、优秀学生和杰出校友组成的学业支持和发展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学业咨询和指导服务。完善学生学业帮扶体系,针对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等不同群体学生需求,进行分类引导和帮扶。构建学生网上学习社区,建立学习资源平台,创设 “微课堂”、“网络学习中心”等学业支持模式,打造学业资源交流与共享的新平台。营造学生生活园区的学习生态,设立学习互动场所,组建学生学习兴趣社团,开展小型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

七是进一步明确工作分工,健全和完善学风建设的工作机制。建立学风建设的联动机制,学工、教学、教师管理等部门应定期进行会商研判,做好学风建设各项政策的有效对接。建立以学院为主导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学院党政联席会要专题讨论年度学风建设计划,制定促进学风建设的内部评价和激励制度。建立校院两级学风建设的督导机制,各学院要制定内部的督导制度,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学院开展学风建设的成效进行定期的督导评价。鼓励各学院创建具有学科特色的学习指导中心,发挥好教师和朋辈群体的指导作用。建立学风建设的激励反馈机制,树立学风建设的典型集体和先进个人,及时总结学风建设的成效和不足,不断深化学风建设的效果。

八是进一步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和科研的自主性。加强班风和舍风的建设,形成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良好生态环境。强化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的学风建设职责,加强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和引导。强化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引领作用,发挥他们在自主学习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丰富精品学术活动和学习竞赛品牌,营造浓厚的学习文化和学术文化氛围,以科研热情激发求知激情。加强对学术类社团的支持和引导,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的学术实践相结合。健全教师指导本科生学术科研活动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术科研活动。

(三)“恪守底线,追求卓越”,宣教活动伴随青年教师学术成长之路

教师学风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学校每年在对新教工培训时,都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作为新教工培训的必修内容,形成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2014年,学校纪委和科研处在全体新教工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及师德、教风、学术道德专题教育活动,要求教师要行为示范,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牢记社会责任,坚守学术道德。人事处、校工会、宣传部还共同举办了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座谈会。会议就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规范》、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具体举措。与会人员畅所欲言,积极为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献计献策,建议一方面应从教学一线发现一批师德优秀、为人师表、默默奉献的教师典型加以宣传表彰,为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职称评审、干部选拔、专家评选中进一步强化师德评价并实行一票否决,使师德建设制度化、常态化,以彻底杜绝个别不良现象的发生。

(四)积极探索建立我校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学校制定和修订了《中央财经大学学术道德规范》、《中央财经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风、学风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央财经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规范科研行为的实施办法》、《中央财经大学全日制本科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办法》等文件,规范师生的学术行为。

三、工作经验和体会

一是组织保障措施到位,宣教工作常态化。我校把宣教活动当作日常工作来抓,新生入学和新教工入职,都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作为培训的必修内容。学校在已有的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工作委员会基础上,设立宣教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加强对宣教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

二是多维宣传,搭建宣教工作综合平台。按照学风建设“三公开”的要求,学校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校园网专门开辟了“学风建设专题”栏目。下设“重要文件”、“学风动态”、“科研先锋”、“年度报告”等相关板块。该网页目前已成为展示我校学风建设制度与成就,对全体教师和学生开展学风教育的重要平台。研究生院还将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和《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及格式的规定》、《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办法》、《中央财经大学全日制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等编入《研究生手册》和《研究生导师手册》供全校研究生和管理人员学习,力求在学生和老师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精神,积极营造维护学术尊严、摒弃浮夸作假的良好校园氛围。

三是宣教活动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融入到“形势与政策”课堂上,融入到专业课讲授中。所有研究生导师结合实际情况,与研究生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主题谈话,组织学生开展老生带新生的帮教活动,进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活动。通过教师课堂上的深入讲授,力求把科学道德、学术规范、科学精神的内涵讲清楚,把严谨笃学、实事求是、学术诚信的重要性讲明白,把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迫切性讲透彻,不断增强师生的学术道德和学风修养的自律意识,把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观念内化为师生的坚定信念,外化为主动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自觉行动。

四是把好二个关。一方面是把好入口关,在研究生入学和教师职工入职、导师上岗阶段就做好教育工作,上好第一课,使得研究生、教师、科技工作者在我校开展科研工作之前,导师在指导研究生之前,对科研工作的规范和学术不端行为的后果有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把好出口关,做好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论文,老师科研成果的检测工作。

五是多级联动,宣教工作全面、扎实、深入。学校、学院、导师和相关行政管理全部参与到宣教工作中,积极响应,周密组织,分清责任,层层落实,做到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

四、2015年工作计划

2015年,我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我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一)落实宣讲专家队伍建设。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品德高尚、造诣深厚、为人师表的知名教师,组成“中央财经大学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专家宣讲团。撰写并集结出版我校知名学者,青年才俊学术成就及人生风采,全面充分展示我校教师的学术成就和道德风范,砥砺师生崇尚奉献,追求卓越。

(二)把宣讲教育活动纳入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要紧紧围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主题,大力宣讲科学精神,着力培养研究生追求真理的信念,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质疑的勇气,遵循实证的方法,讲求理性的态度;大力宣讲科学伦理道德,引导研究生积极投身和致力于造福人类的科学研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大力宣讲科学规范,使研究生领悟科学研究的精髓,掌握学术研究、学术引用、学术评价等方面的规范;大力宣讲科学研究方法,使研究生注意思索与了解科学发现、学术创新、科技进步的规律和方法,自觉养成与之相应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式。倡议研究生从自身做起,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剽窃,不因追求个人名利而违背科技工作者应有的理性良知和社会道德,遵守科学道德,净化学术风气,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用高尚的情操、智慧的头脑和广博的知识来回报祖国与社会。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优良的学术环境是推动大学学术活动产生的重要条件,学术风气的质量制约着大学学术活动的品质。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的根本目的是培育一个民主自由、宽松开放、公平诚信,学术主体与学术环境之间、学术主体之间和谐相处的系统,从而形成一种严谨治学的学术氛围。通过对教师长期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得学术诚信观念成为学者遵循的行为准则。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具体化措施,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尊重学术规律,提倡积极健康的学术争鸣和学术批评;加强诚信教育,使学者从担当学术使命的高度来提升自己的学术境界,自觉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引导学者切实增强自己的学术修养和研究实力、走上自律自强的学术发展之路,从而推动学术事业的安全发展。

(四)运用新媒体,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切实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多种途径(网站、广播站、校报、电视台、滚屏、微博、橱窗、手机报等)创新宣讲教育载体,积极宣扬我校优秀的科学道德模范和学风建设先锋,努力营造热烈、良好的活动氛围,推动本次宣讲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五)定期举办“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术研讨会”。紧紧围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等内容开展研讨。注重教育引导,强化政策导向。坚持把教育作为加强学风和科学道德建设的基础,坚持不懈地在师生中加强学术规范和科学精神教育,注重发挥楷模的教育作用,强化学者的自律意识和自我道德养成。要教育引导师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抵制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浮躁风气和行为。要切实改进评价考核导向,尊重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规律,加大质量和贡献指标的权重,引导师生专心致志于学术活动,从根本上净化学术风气。

二O一四年十二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