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探新产业建节能社会 助残疾人倡新人类观

发布日期:2011-01-05    作者:     来源:     点击:

探新产业建节能社会 助残疾人倡新人类观

——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黄震教授

(黄震教授系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华民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残疾人就业促进网首席专家、财政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中国法学会银行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咨询委员会理事、北京市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理事等职。他先后学习历史学、哲学、法学和经济学,获得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特华工作站经济学博士后,长期致力于经济法、法律文化、公益慈善事业等领域研究。他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创造性学术观点,以及丰富的研究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近日,在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咨询报告评选结果中,我校法学院黄震教授的报告——《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与政策法律建设》成功入选,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为更进一步了解黄震教授关于再制造产业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公益慈善事业领域中总结出的创新性观点,记者对其进行了深入采访。

再制造:新兴产业助推两型社会建设

再制造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只有十年的历史。黄震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再制造产业只在少数企业开始试点,关注者大多为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徐滨士院士较早投入再制造产业研究,他根据中国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提出“再制造是对废旧机电产品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加以修复加工,使其达到或超过新品的性能的过程”。黄震教授解释道,过去大家往往把这种工作称为维修,但事实上,将损耗的零部件进行维修之后,它的性能可能达不到原品的性能,只能保证其可以继续使用。而通过再制造修复之后不仅能够达到,甚至其性能还要超过原品。这样就使人们对于机电产品的寿命周期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过去简单的线性设计、生产、使用、报废的一个寿命周期;而是通过再制造,以及再使用的方式达到对产品进行循环利用的目的。在产品全寿命周期中有些零部件进行了一次再制造之后还可以进行二次或者三次再制造。所以再制造是属于循环经济的一个新的产业。再制造产业非常符合中国当前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

在被问及是什么原因开始研究再制造的时候,黄震教授提到了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黄震教授曾参与创建我校国防经济研究院,在此期间关注了徐滨士院士的成果。徐滨士院士主要从事国防科技研究,从坦克再制造、装备再制造的实践中提炼出了中国特色再制造理论。第二,湖南省在2008年被国家确立为中国两型社会试验区时,邀请黄震教授参与湖南省建设两型社会的研究。黄震教授在此期间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向。第三,黄震教授的岳父创办的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长期聘请黄震教授担任顾问。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特种陶瓷企业,主要从事大型工业设备的维修——即将特种陶瓷嵌入大型工业设备中,使其寿命延长。在充分了解公司的工艺流程以及徐滨士院士的再制造研究内容之后,黄震教授认为湖南精城公司的特种陶瓷嵌入技术本质上属于再制造技术,因为嵌入特种陶瓷可以使原有的工业设备更加耐磨,大大地延长了工业设备的使用寿命。第四,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依托湖南省工程机械设备制造产业,正在探索打造再制造产业中心,该产业基地邀请黄震教授做首席专家。因而,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黄震教授发挥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开始投身于再制造产业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深入调研的过程中,黄震教授逐渐把准了目前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诸多特殊性。现在从事再制造研究的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因而缺少对产业发展基本规律的把握,导致全国各地的再制造试点企业成满天星斗式的碎片化分布,无法形成现代产业所需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群。为此,黄震教授与中南大学吴金明教授共同提出建设“再制造产业集聚区”的构想,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湖南省提出政策建议,并指导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率先进行探索,2009年国家工信部正式下文批准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作为“国家再制造产业集聚区”试点。

黄震教授综合中外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再制造产业建设要遵循“五化”原则。首先,技术要产业化。目前我国的再制造研究主要还停留在技术层面,尚不能对经济产生积极的作用,无法对社会贡献其应尽的力量。所以,必须通过产业化才能使其真正地对社会经济产生推动。其次,产业要集聚化。不能让产业相关的要素零星地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再者,通过集聚要形成规模,即集聚规模化。这不仅仅是把不同的要素集中在同一地区,还要求要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相当的规模。第四,集聚要园区化。通过建立园区对具有一定规模的集聚企业进行统一管理,依照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凸现出园区的主题。最后,园区要科学化。在西方,再制造产业集聚区是自然形成的,通过上下游的需求,企业间的相互吸引把产业链条自动续上。但中国的园区是人为设计的,人为设计就会有考虑不到的地方,这就要求要有透彻的研究,科学化的管理,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出更好的管理方式。

再制造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战略产业,具有多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众多机电设备和装备,例如汽车、机床、工程机械,以及飞机、坦克等军用设备很快将进入设计寿命的报废周期。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下,再制造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但是,要使再制造产业能够被大众接受并得到迅速推广,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着手解决。首要工作是要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什么是再制造产品。目前很多消费者都认为再制造产品是二手货,是修理过的废旧产品,质量不如原品,因而不敢使用。实际上,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运用完全有能力使再制造产品的质量超过原品。第二个方面,需要让再制造产品通过宣传和展示能够吸引更多的学者参与到研究中。目前经济学领域进行再制造研究的学者非常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支持、政策支持、财税支持亟待解决。第三个方面,需要通过建设公共知识平台来支持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虽然企业发展再制造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单靠企业进行技术研究、人才培养、业务宣传等多方面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因而需要有政府、中介组织的介入,共同发展再制造产业。

黄震教授特别强调,我国再制造产业若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建立起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生产型企业若介入再制造产业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首先,生产企业掌握销售渠道的信息,便于进行产品回收,可以很好地发展逆向物流。其次,生产企业掌握原品的技术和标准,便于进行再制造。再者,生产企业还握有大量资本,拥有资金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但目前,多数生产型企业并不愿意发展再制造,担心再制造产品会冲击其原品的销售。因而需要建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敦促生产企业在产品达到报废周期的时候对产品进行回收,再制造。这样才能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很好地进行两型社会的建设。此外,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以及质检部门的介入也非常重要。

新人类观:与残疾人同创事业、共享生活

黄震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公益慈善工作。他坦言,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政府不能够完全解决,企业不愿意去承担,因此中国非常需要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鼓励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社会服务。

残疾人事业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黄震教授深情地表示,中国共有8300多万残疾人,很多残疾人依然还没有解决基本的生活困难,我们应该关注残疾人,关注残疾人就业问题。黄震教授担任顾问的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在创办之初就是一家福利企业,被媒体誉为残疾人集中就业的“快乐大本营”。现在有一百多名残疾人在该公司就业。在长期与残疾人的交往中,黄震教授致力于研究如何看待残疾人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让残疾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过去,人们总认为福利企业是没有科技含量的,没有竞争力,甚至产品质量都是没有保障的。黄震教授告诉记者,事实并非如此。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是我国首批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过去,残疾人和福利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误解。一方面,福利企业认为自己是慈善家,帮助残疾人,呈现出一种高姿态。另一方面,残疾人认为福利企业是依靠国家给予残疾人获得国家税收政策优惠而盈利。黄震教授认为,这两者观点都是片面的,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残疾人是具有特殊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的全新论断,以及 “平等、互融、同创、共享”的新的人类观。黄震教授提出,作为智慧而负责的中国企业应该超越企业社会责任,把“助残”作为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担当起来。

黄震教授告诉记者,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在建立之初还是一个小企业,招用了一些周边的残疾人,18年以后,这些残疾人依然在企业中工作。在目前跳槽非常频繁,人才流动异常迅速的环境下,残疾人具有一种就业的稳定性。这是黄震教授指出的残疾人就业的第一个特点。残疾人就业具有很高的忠诚度,企业可以放心培养。第二点,黄震教授发现,在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工作的一些聋哑人贴陶瓷片贴得特别好。这主要因为聋哑人存在听觉障碍,使得他们在工作时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做事情非常地细致。曾经日本专家来参观的时候,都竖着大拇指说比他们的工程师还贴得好。第三个特点是残疾人工作的专注度很高。残疾人由于行动不方便,因而一般很少参与业余活动,所以他们总是长时间地专注于工作。综合残疾人身上具有的这些特点,黄震教授借用了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原理,将其称为残疾人的“特殊比较优势”。

此外,残疾人还应该被看作一种人力资源。黄震教授提出,残疾人不应该被单纯地当作怜悯的对象,残疾人具有自身价值和巨大的潜力。企业在招用残疾人的时候也需要对残疾人进行管理。残疾人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残疾人有权利通过劳动赢得尊严和自信。同时,企业也应该承认残疾人的劳动能力。但目前这种平等的关系并没有建立起来。包括政府的一些说法也没有很好地体现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应该具有的平等的待遇。黄震教授特别指出,某些政策性文件中提出的诸如“安置残疾人就业”等说法本身就有待商榷。就业是民生之本,人们通过就业不仅仅要解决生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就业来获得社会认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过有尊严的生活。但“安置”一词,让人觉得残疾人是包袱,才需要安置。黄震教授认为,残疾人就业需要有新的思路。他提出“残疾人是具有特殊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这一创新论断。其中比较优势理论来自国际贸易中比较产业理论;人力资源是属于管理学的研究范畴;残疾人则是出自社会政策等些领域。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得出改结论。

黄震教授长期与残疾人进行深入交流,除了经常与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的残疾人员工沟通之外,他参与创办了残疾人就业促进网。网站拥有三十多万的残疾人用户,运行三年以来已经有了近两百万的点击量。先后承担了全国就业援助月2010年收官活动、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之星评比等大型活动。

在与残疾人交流的过程中,黄震教授发现,现在很多残疾人仍然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歧视,甚至是排斥。这样的一些有形和无形的力量使得残疾人觉得自己与所生活的社会格格不入。黄震教授指出,这些问题都源自社会本身存在的健全人构成社会的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同样体现在时下的一些提法中,例如“让残疾人回归社会”、“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难道残疾人本身没有生活在社会中间吗?让残疾人参与,难道社会生活本身没有他们的事吗?”黄震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为社会是健全人主导和构成的,所以残疾人只能融入、参与,健全人给予他们关心、支持等等。这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的意识形态。所以联合国提出“平等、参与、共享”的人类观。黄震教授并不完全认同:“但是我觉得这不够。基于健全人预设的所谓平等,是健全人的单方面认识,但实际上造成的却是不平等。”黄震教授提出要建立“平等、互融、同创、共享”的新人类观。其中,相互融合,不是说让残疾人进入健全人主导的社会,健全人也应该进入残疾人的生活。而平等则应该消除健全人和残疾人的概念。应该把残疾人看作一种人的多样性。就像人分黑、白、黄不同颜色的人种,这是人种的多样性,还有身高的多样性,性别的多样性,各种不同的多样性。那么,人的身体有不同的残缺也是人的多样性。黄震教授指明,其实每个人生出来都是有残缺的。其中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就是每个婴儿出生的时候他的囟门都是空洞的,即头顶的骨头没有弥合起来。人老了之后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也会有不同程度上的残缺。因而,每一个人,从生命的起点到终点并不始终健全,都需要面对残缺和局限。黄震教授说到:“其实,从生命的起点到终点,其实大家都一样。每个人都是残疾人,不要认为残疾是人生的不幸” 。

黄震教授在与哈佛大学残疾人项目组专家交流时,还特别强调“同创”,即残疾人的创造性,不仅有创造性的思维,而且确实能够创造价值。古今中外残疾人创造卓越的文明成果,从古希腊的荷马到我国的华罗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创造人类文明,他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共享社会的共同财富。

创新教学: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式

除了致力于科研工作,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之外,黄震教授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他先后为学生讲授中国法制史、法律经济学、经济法、金融法等课程。他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研究工作和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黄震教授在教学中创造了研究型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程论文研究,学生可以选择千奇百怪的问题,开始阶段也不一定要同专业相关,但是黄震教授都最后可以将研究引导到专业上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辅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形成自己的观点,完成文章的撰写。此外黄震教授还会通过自己的博客、微博和电子邮件,以及残疾人就业促进网,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学生们分享,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因材施教对同学们的进行细致的指点,让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该如何做研究,以及研究中所应该使用的方法和理念等。黄震教授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研究,包括本科一年级的学生都应该参与研究。几年来,黄震教授指导了数个大学生创新课题的研究,并带领诸多同学走上做研究的道路。黄震教授提出了指导学生选题的原则: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要有切身的感受,而且要能找到文献资料,并有持续研究的后劲。

在被问到参与研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意义的时候,黄震教授表示,现代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如果想通过所陈旧的知识来应对这种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一种研究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式学习是培养这些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同学们通过从现实问题入手进行研究,从中得到有益于现状的改变,这才是进行研究的最终目的。黄震教授认为,研究问题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从而使整个社会能够变得更加美好,而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困难,了解障碍,如此则实现不了研究问题的使命。所以,真正的研究应该以创新的方法,探索问题的解决和优化。这也是黄震教授二十多年来所一直坚持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