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专题学术讲座第1期:国债为纲: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成就与改革前瞻

发布日期:2025-04-01     点击:

2025年3月26日,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沙河校区10号楼429教室举办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专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委员刘凡,主题为“国债为纲: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成就与改革前瞻”,讲座由协同中心副主任姚东旻主持。

讲座中,刘凡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历史,发展现状与未来改革方向。截至2024年底,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已达约177万亿元人民币,稳居全球第二,债券市场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之一。在基础设施领域,我国已建成以一级托管为核心的数字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体系,涵盖发行、结算、估值等全链条服务,实现了DVP(券款对付)、RTGS(实时全额结算)和STP(直通式处理)的高效运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国民经济的先行指标。在创新与开放方面,我国债券市场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表现亮眼。绿色债券信息披露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市场透明度与效率。

然而,当前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债券市场支持间接融资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其次是监管协调问题,不同金融产品间的监管标准存在差异,容易引发监管套利。再次是风险防控机制有待完善,特别是在债券回购违约处置等方面仍需改进。此外,评级机构选聘机制、信息披露标准等制度也亟需优化。

为此,刘凡老师认为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优化国债结构与市场机制,扩大国债期货和债券回购交易的市场主体范围,应允许商业银行、理财公司和境外投资人以其债券头寸套保为限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研究恢复港交所国债期货交易,允许境外非主权类债券一级托管投资人参与回购交易。二是要完善税收与监管政策:国债一级和二级市场税收标准要一致;统一理财产品、证券投资基金和信托基金的风险监管标准,防范监管套利;同时应改善债券评级机构选聘机制,统一信息披露标准,提升市场透明度。三是要推动市场国际化与创新:推广中国方案与标准,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推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国际竞争力。

交流互动环节,与会者围绕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多个方面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本次讲座在与会者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吴司锴  审核:王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