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学校科学研究 “创新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学校科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学校决定启动“中央财经大学重大研究支持计划”。“重大研究支持计划”是学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加强有组织科研的重要举措。科研处结合学校确定的重点研究领域,依据主持、完成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高水平科研成果发表等指标在全校遴选学术带头人,经专家评审后,确定支持计划团队负责人。科研处协助团队负责人在全校范围内招募、扩展研究团队成员,并给予团队连续3年一定的科研资源支持。
现发布《中央财经大学重大研究支持计划“中国特色财政政策理论与政策体系研究”马海涛教授、王立勇教授团队招募团队成员的通知》:
一、马海涛、王立勇教授简介
(一)马海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政府预算与绩效管理、税收理论与政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文化名家“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财政部跨世纪青年学科带头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兼任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全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财税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高校预算管理研究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持三十余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教材十二本,十余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曾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分析专家座谈会。
代表性论文
[1] 马海涛、文雨辰、田影:《以减税助推共享发展:机制分析与实际效果检验》,《税务研究》2022年第2期封面文章;
[2] 马海涛、朱梦珂:《税收负担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基于税种差异视角的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年第11期封面文章。本文被《新华文摘》2022年第7期全文转载;
[3] 马海涛、曹堂哲、李敏:《我国部门预算整体绩效报告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实施路径—基于整体性治理的系统集成分析》,《财政研究》2021年第5期封面文章;
[4] 马海涛、刘金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税收政策:国际经验与完善建议》,《税务研究》2021年第8期封面文章;
[5] 马海涛、王斐然:《我国就业市场变化的税收因素分析—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税务研究》2020年第10期封面文章;
[6] 马海涛、姜爱华、郝晓婧:《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 构建现代政府采购制度》,《中国财政》2019年第13期。本文被《中国财政年鉴》2020卷全文收录;
[7] 马海涛、任强、孙成芳:《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财税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财政研究》2018年第12期封面文章;
[8] 任强、侯一麟、马海涛:《公共服务资本化与房产市值:对中国是否应当开征房地产税的启示》,《财贸经济》2017年第12期封面文章。
学术著作
[1] 马海涛、肖鹏、姜爱华:《新时代中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年4月;
[2] 马海涛、肖鹏:《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之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0年6月;
[3] 主编预算绩效管理教学与研究系列丛书;
[4] 马海涛:《中国分税制改革20周年:回顾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6月。获第六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 马海涛、姜爱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获第五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成果一等奖。
主持的部分课题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070):《实质性减税降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Z201100009419011):《研发经济对区域税收贡献的研究》;
[3]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045):《中国特色公共支出理论与政策创新研究》;
[4] 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JGB088):《北京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财税政策角度的分析》;
[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8BJY138):《政府采购制度实施中问题和对策研究》。
(二)王立勇,龙马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政政策、开放宏观、计量经济与政策评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经济计量与经济统计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数量经济研究》编委等。已发表SSCI、SCI、《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等论文近150篇;发表《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文章10余篇,4项成果被《人民日报内参》采纳;1项成果被全国哲社办《成果专报》采纳;10项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专供信息(报中办)》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采纳,1项成果被教育部采纳。专著5部、译著4部、案例集1部;主持国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自科基金面上项目、国自科基金青年项目、国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30余项。
代表性论文
[1] 王立勇、袁子乾、纪尧:《贸易开放与财政政策波动性》,《经济研究》2021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报刊《国际贸易研究》2021年第8期全文转载。
[2] 王立勇、纪尧:《财政政策波动性与财政规则:基于开放条件DSGE模型的分析》,《经济研究》2019年第6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财政与税务》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3] 王立勇、徐晓莉:《纳入企业异质性与金融摩擦特征的政府支出乘数研究》,《经济研究》2018年第8期。
[4] 王立勇、张良贵:《不同粘性条件下金融加速器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12年第10期。
[5] 王立勇、张代强:《开放经济下我国非线性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9期,篇首文。被人大复印报刊《金融与保险》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
[6] 王立勇、刘文革:《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及其解释》,《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7] 王立勇、胡睿:《贸易开放与工资收入:新证据与新机制》,《世界经济》2020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报刊《国际贸易研究》2020年第8期全文转载。
[8] 王立勇、高伟:《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非线性效应及其解释》,《世界经济》2009年第9期。
[9] 王立勇、高玉胭:《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省直管县”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财贸经济》2018年第11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财政与税务》2019年转载。
[10]王立勇、许明:《中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效果研究: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统计研究》2019年第12期。
[11]王立勇、祝灵秀:《贸易开放与财政支出周期性:来自PSM-DID准自然实验的证据》,《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8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2]王立勇、黄卫挺、毕然:《中国财政失衡的动态调整特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第8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财政与税务》201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3]王立勇、徐晓莉:《财政政策信息摩擦与财政支出乘数》,《财政研究》2019年第1期。
[14]王立勇、纪尧:《财政政策波动性研究的国际动态》,《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10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财政与税务》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
[15]王立勇、吕政:《利率走廊熨平市场流动性缺口的作用机制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3期。
学术专著
[1] 王立勇:《财政政策波动性:测度、效应、决定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22年5月。
[2] 王立勇:《财政货币政策非线性效应与宏观调控有效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3] 王立勇:《财政政策效应:理论研究与经验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4] 王立勇:《杜绝内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
主持的部分课题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009):《新常态下完善我国宏观调控目标体系与宏观调控机制研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3280):《财政政策波动性测度、影响机理、决定因素与政策含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组织的结题项目绩效评估会上被评为优。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209):《财政政策非线性作用、调整机制研究与政策目标非线性关联下政策模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组织的结题项目绩效评估会上被评为优。
[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8CJY001):《宏观经济政策效应非线性与宏观调控有效性研究》。
[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3JDGA028):《北京市财政收支不确定性与财政脆弱性研究》。
二、研究方向:中国特色财政政策理论与政策体系研究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发挥学校财政理论与政策等领域的研究优势,聚焦新时代、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迈向新征程的重大经济理论与现实问题,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通过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与统计学等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财政政策理论和政策体系的构建,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重点突出四个研究方向:
1.中国特色财政政策理论研究。对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发掘一般经济规律,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现实重大问题,强调学术研究的本土化、规范化、科学化与国际化,围绕行为财政、预期管理、货币政策的财政理论、数字经济及服务新发展格局等领域开展财政政策理论研究,推动中国特色的财政政策理论创新,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财政政策调控体系及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提供理论支持,以更好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2.中国特色财政政策体系与政策机制研究。主要包括:第一,预期管理导向的财政政策研究,包括直接管理预期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政策的预期管理效果等。第二,跨周期视角下的财政政策研究。从跨周期或中长周期视角分析财政政策作用机制,评估政策效应。第三,高水平开放中的财政政策研究。分析服务于高水平开放的政策工具(关税、出口退税等)机制和效果,以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机制与效果、财政政策的国际溢出与国际协调。第四,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机制研究。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交互作用机理,从不同视角分析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效果,探讨协同框架和机制。第五,基于复杂经济系统论方法研究政策机制和效果。
3.政策风险、政策空间与可持续性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将“统筹发展与安全”列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矛盾风险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传染。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与安全,借助复杂经济系统、复杂网络等方法和工具,从跨周期或中长周期视角分析政策风险、政策空间和财政可持续性。
4.国外财政政策动向追踪与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俄乌冲突和疫情加剧了全球经济的放缓,全球经济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现在可能正在进入“增长疲软、通胀高企”状态,且经济前景仍有可能变得更糟,许多国家将面临经济衰退风险,这为各国实施财政政策调控提供了紧迫性和必要性,也提出了一些挑战和困难。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会如何在各国宏观调控和调节经济中发挥作用?各国财政政策调控模式、政策体系会发生哪些变化?本团队将实时追踪和分析国外财政政策动向。
三、团队成员条件
1.对财政政策理论、政策调控和政策风险等方面有较为浓厚的研究兴趣;
2.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能力,具有较好的发表记录;
3.为人正派,坦诚大度,团队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
四、工作组织程序
欢迎符合团队成员条件的老师联系科研处项目管理科,并发送个人学术简历至xiaonan@cufe.edu.cn。入选老师将作为团队成员,与马海涛教授、王立勇教授合作开展“中国特色财政政策理论与政策体系研究”。
联系人:南荣素,联系电话:62288342。
科研处
2022年6月12日